开源简史×协议战争:从Stallman到Linux,看懂代码背后的权力游戏

文章总结了开源软件从自由软件运动到现代生态的演进历程,突出了 Richard Stallman 和 Linux 的贡献。文章阐述了开源许可协议的重要性,对比了宽松型(如MIT、BSD、Apache)和 Copyleft 型(如GPL、LGPL)协议的差异,并给出了选择协议的建议。此外,文章还探讨了开源软件在云原生、新型协作模式和地缘政治影响下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基础设施和AI技术中重要的开源项目及其协议。
开源简史×协议战争:从Stallman到Linux,看懂代码背后的权力游戏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
开源这码事儿,说白了就是Stallman那帮人觉得代码不该藏着掖着。Linux这小子火了,协议也跟着热闹起来,什么MIT、GPL,规矩多得很。现在云里雾里的,开源也开始变味,扯皮的事儿少不了。
 

开源软件的繁荣与协议的演进:从自由软件运动到许可的百花齐放

开源软件,作为一种赋能开发者、促进知识共享、推动技术创新的模式,已经深深嵌入了现代软件生态系统的核心。从操作系统、数据库到编程语言和工具,开源软件无处不在,驱动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但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开源许可协议的规范和保障。本文将深入探讨开源软件的发展历史,并重点总结目前知名的开源软件协议。

一、开源软件的崛起:从自由软件运动到开放源码倡议

开源软件并非一夜之间横空出世,而是根植于自由软件运动的土壤。20世纪80年代,Richard Stallman创立了自由软件基金会(Free Software Foundation,FSF),并提出了“自由软件”的概念,强调用户拥有运行、复制、分发、研究、修改和改进软件的自由。FSF发布了GNU通用公共许可证(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GPL),旨在保障软件的自由传播和修改,同时要求衍生作品也必须采用GPL协议。
然而,自由软件运动的意识形态色彩较为浓厚,强调“自由”高于一切,这在商业领域造成了一些抵触。1998年,Eric S. Raymond和Bruce Perens等人成立了开放源码促进会(Open Source Initiative,OSI),提出了“开放源码”(Open Source)的概念。开放源码强调软件的实用性、可维护性和商业价值,淡化了意识形态色彩。OSI定义了开放源码的10个标准,并通过认证的方式,推广符合这些标准的开源许可协议。
尽管自由软件和开放源码在理念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强调源代码的开放和共享,都致力于推动软件的自由传播和创新。事实上,现在人们通常将两者视为同一概念,统称为开源软件。

二、开源软件的发展简史:从早期探索到生态繁荣

2.1 前开源时代(1950s-1970s) 计算机诞生初期,软件与硬件捆绑销售,源代码自由共享是行业常态。贝尔实验室的UNIX系统通过学术圈自由传播,孕育了最早的协作开发模式。
2.2 自由软件运动(1980s)
  • 1983年: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发起GNU计划,提出"自由软件"概念,试图创建一个完全自由的操作系统
  • 1985年:Richard Stallman创立自由软件基金会(FSF),发布推出了GNU通用公共许可证GPL协议雏形,核心理念是要求所有基于GPL代码的修改或扩展也必须在相同的许可下发布,推动自由软件运动。
  • 1989年:第一版GPL协议正式诞生,确立"Copyleft"原则。"Copyleft"原则是开源软件运动中的一个关键概念,由自由软件基金会创始人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提出。这个原则与传统的版权(copyright)形成鲜明对比,旨在确保软件自由和开放。"Copyleft"鼓励了广泛合作,但也给商业公司带来了挑战,因为他们需要在使用开源代码时遵守这些严格的共享要求。为后面诞生“开源软件”埋下了伏笔。
2.3 开源运动崛起(1990s)
  • 1991年:林纳斯·托瓦兹(Linus Torvalds)发布Linux内核,采用GPL协议,吸引了全球大量的开发者参与,成为开源软件的代表作。
  • 1997年:埃里克·雷蒙(Eric Raymond)发表了《大教堂与市集》一文,深入探讨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开源方法,这一文献成为开源运动的重要标志。
  • 1998年:网景公司宣布其Netscape Navigator的源代码开放,成立Mozilla项目,"开源"(Open Source)一词正式确立。1998年2月,开放源码促进会(Open Source Initiative,OSI)正式成立。OSI的宗旨是推广开放源码软件的开发和应用。OSI定义了开放源码的10个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软件的源代码必须公开、用户可以自由地使用、修改和分发软件等内容。OSI还通过认证的方式,推广符合这些标准的开源许可协议。网景公司94年成立,免费向个人用户提供浏览器。在1995至1998年间,网景与微软展开了激烈的浏览器大战。微软推出了 Internet Explorer 浏览器,并捆绑到 Windows 操作系统中进行推广,导致网景的市场份额急剧下降。到1998年,IE已占据浏览器市场的主导地位。
2.4 开源运动壮大(90年代到21世纪初)
  • 1989年:英国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提出了 万维网(WWW) 的概念。1991年:首个网页和浏览器上线,万维网开始向公众开放。
  •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Linux操作系统的成功使开源软件达到了新的高度。开源软件项目迅猛增长。Linux操作系统的成功使开源软件达到了新的高度。Apache、MySQL、Python等一系列开源项目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使用和支持。
2.5 现代开源生态(2000s至今)
  • 互联网催生了 GitHub、GitLab、SourceForge 等代码托管平台,使得代码的共享、版本控制、问题追踪等变得非常方便。将开源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互联网打破了技术垄断,个人和小团队可以通过开源工具与巨头竞争(如Linux vs. Windows,Apache vs. 商业服务器)。
  • GitHub成为全球协作平台,2023年托管超过4亿个仓库。
  • 开源软件的商业化(21世纪初): 开源软件逐渐被商业公司接受,成为商业模式的一部分。例如,Red Hat、SUSE等公司基于Linux提供商业服务,开源数据库MySQL被Sun Microsystems收购。微软收购GitHub、IBM收购RedHat标志商业与开源的深度融合
  • 云计算时代的开源软件(21世纪10年代): 云计算的普及推动了开源软件的进一步发展,催生Apache Kafka、Kubernetes等基础设施级开源项目。各种开源云计算平台、容器技术、大数据处理框架等涌现,成为云计算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 AI时代的开源软件(21世纪20年代): 人工智能的兴起带动了开源AI框架和工具的发展。TensorFlow、PyTorch等开源框架成为AI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基石。

三、开源许可协议:百花齐放,各有所长

开源许可协议是开源软件的核心,它定义了用户可以如何使用、修改和分发软件。不同的协议具有不同的条款,对用户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不同的规定。常见的开源许可协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宽松型许可协议(Permissive Licenses): 这类协议对用户的使用限制较少,允许用户自由地使用、修改和分发软件,甚至可以用于商业用途。常见的宽松型协议包括:
      • MIT License: MIT协议是最为宽松的协议之一,几乎没有任何限制。用户可以随意使用、修改和分发软件,只需要在软件中保留原始的版权声明即可。
      • BSD License: BSD协议与MIT协议类似,同样非常宽松。BSD协议有多种变体,其中一些变体要求在广告中提及原始作者。
      • Apache License 2.0: Apache协议也是一种宽松的协议,允许用户自由地使用、修改和分发软件,甚至可以用于商业用途。Apache协议还包含了专利授权条款,保护用户的专利权益。
    1. Copyleft型许可协议: 这类协议要求用户在分发修改后的软件时,必须采用相同的协议,以保证软件的自由传播。Copyleft协议的核心思想是“传染性”,即所有衍生作品都必须保持开源。常见的Copyleft型协议包括:
        •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GPL): GPL是最为著名的Copyleft协议,它要求所有基于GPL软件的衍生作品都必须采用GPL协议。GPL有多个版本,其中GPLv3对专利授权和DRM(数字版权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更明确的规定。
        • GNU Lesser General Public License (LGPL): LGPL是GPL的弱化版本,允许用户将LGPL软件与其他非LGPL软件链接,但如果用户修改了LGPL软件,则修改后的部分必须采用LGPL协议。
      1. 其他许可协议: 除了以上两类协议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开源许可协议,例如:
          • Mozilla Public License (MPL): MPL是一种介于宽松型协议和Copyleft型协议之间的协议。MPL允许用户将MPL软件与其他非MPL软件链接,但如果用户修改了MPL软件,则修改后的部分必须采用MPL协议。
          • Eclipse Public License (EPL): EPL与MPL类似,也是一种介于宽松型协议和Copyleft型协议之间的协议。EPL主要用于Eclipse IDE及其相关的开源项目。

      知名的开源协议的总结表:

      协议名称
      许可协议类型
      诞生年份/机构/国家
      最新版/年份
      核心特点
      典型案例
      适用/慎用场景
      衍生作品是否必须开源
      商业友好性
      分发要求
      协议复杂度
      4 条款 BSD (Original BSD)
      宽松型
      1986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
      最新版/1990年
      最早的 BSD 版本,需保留版权声明;要求宣传衍生作品时需提及原始作品;不可用于推广闭源产品。
      早期的 Unix 系统工具
      因广告条款限制,慎用于商业场景。
      一般(受广告条款限制)
      需保留版权声明和广告条款声明
      中等
      MIT License
      宽松型
      1987年/麻省理工学院/美国
      最新版/1988年
      允许任何使用方式,只需保留版权声明。
      jQuery, Ruby on Rails
      希望最大限度传播的库和框架。
      需保留版权声明和免责声明
      简单
      3 条款 BSD (Modified BSD)
      宽松型
      1988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
      最新版/1999年
      移除了广告条款;需保留版权声明和免责声明,允许闭源使用。
      FreeBSD, OpenBSD, PostgreSQL, Chromium
      商业友好,适合闭源项目和企业使用。
      需保留版权声明和免责声明
      简单
      GPL v2
      Copyleft型
      1989年/自由软件基金会/美国
      2.0版/1991年
      强制衍生作品开源,限制闭源软件使用代码;不允许添加额外限制条件。
      git, MySQL, VLC, qBittorrent
      商业项目慎用,尤其是有闭源需求的场景。
      必须提供源代码,衍生作品必须用相同协议分发
      2 条款 BSD (Simplified BSD)
      宽松型
      1999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
      最新版/1999年
      最简化版本,仅需保留版权声明和免责声明,无其他限制。
      NetBSD, libpng
      适合闭源项目和企业使用,几乎无附加限制。
      需保留版权声明和免责声明
      简单
      LGPL(GNU Lesser General Public License)
      Copyleft型
      1991年/自由软件基金会/美国
      3.0版/2007年
      折中设计:动态链接库可闭源,直接修改必须开源。
      GTK+, FFmpeg
      商业软件使用开源库的合规通道。
      部分(直接修改需开源)
      动态链接可闭源,直接修改需开源
      中等
      Apache 2.0
      宽松型
      1995年/Apache基金会/美国
      2.0版/2004年
      明确专利授权条款,规避法律风险;修改文件需标注变更记录。
      Android, Kafka, docker, neovim
      企业友好度高,规避法律风险。
      需保留版权声明,提供专利授权声明
      中等
      MPL 2.0 (Mozilla Public License)
      其他型
      1998年/网景公司/美国
      2.0版/2012年
      文件级 Copyleft:仅修改文件需开源,混合开发更灵活。
      Firefox, Thunderbird, LibreOffice
      企业可构建闭源模块 + 开源核心;对开源和闭源有明确边界需求的场景。
      是(仅修改部分)
      修改文件需开源,未修改部分可闭源
      中等
      GPL v3
      Copyleft型
      2007年/自由软件基金会/美国
      3.0版/2007年
      传染性机制:衍生作品必须采用相同协议;禁止硬件限制用户修改权(针对 TiVo 化问题)。
      Linux, WordPress, telegram, Calibre
      商业慎用:SaaS 服务可能触发 AGPL 条款。
      必须提供源代码,衍生作品必须用相同协议分发
      AGPL(GNU Affero General Public License)
      Copyleft型
      2007年/自由软件基金会/美国
      3.0版/2007年
      云时代补丁:网络服务视为分发,强制开源。
      MongoDB, Elasticsearch, 7zip, FreeTube
      云厂商与开源项目的利益博弈;强制开源,需要根据自身业务模式谨慎选择。
      网络服务也视为分发,需提供源代码

      四、选择合适的开源许可协议:权衡利弊,量身定制

      选择合适的开源许可协议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权衡。
      4.1 决策树模型
      4.2 行业实践参考
      • 基础设施项目:倾向Apache 2.0(Kubernetes、TensorFlow)
      • 开发者工具:偏好MIT(React、Vue.js)
      • 数据库/中间件:转向SSPL/BSL等新协议(Redis、CockroachDB)
      4.3 法律风险规避
      • GPL传染性:IBM因违反GPL被判赔偿2亿美元
      • 专利陷阱:Facebook曾因React专利条款遭社区抵制
      • 兼容性问题:GPLv2与Apache 2.0不兼容需特别注意以下是一些选择协议的建议:
      • 如果希望尽可能地允许用户自由地使用、修改和分发软件,并且不希望对衍生作品施加任何限制,可以选择MIT、BSD或Apache协议。 这些协议适用于希望促进软件广泛传播的项目。
      • 如果希望保证软件的自由传播,并且不希望衍生作品变为闭源软件,可以选择GPL协议。 GPL协议适用于对软件的自由有强烈要求的项目。
      • 如果希望允许用户将软件与其他非GPL软件链接,但又不希望衍生作品变为闭源软件,可以选择LGPL协议。 LGPL协议适用于希望促进软件在商业领域应用的组件库。
      • 如果希望在允许用户自由使用软件的同时,保护自己的专利权益,可以选择Apache协议。 Apache协议包含了专利授权条款,可以有效防止专利侵权。

      五、开源软件的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

      开源软件已经成为软件开发的主流模式,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5.1 云原生时代的协议演进
      • SSPL(Server Side Public License):MongoDB针对云服务商的特殊约束
      • Elastic License:禁止提供托管服务的商业模式
      • 争议焦点:开源定义边界逐渐模糊
      5.2 新型协作模式冲击
      • 区块链项目采用自定义许可证(如以太坊的MIT/GPL混合)
      • NFT智能合约引发代码所有权新讨论
      • DAO组织下的协议治理实验
      5.3 地缘政治影响
      • 美国出口管制对Apache协议项目的冲击
      • 中国"开源条例"要求关键基础设施代码自主可控
      • 俄乌冲突中开源项目的政治站队现象
      总之,开源软件已经成为现代软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改变了软件开发的模式,也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理解开源软件的发展历史和许可协议,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开源软件的优势,并为开源软件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附件:可以被视为基础设施的重要软件使用的协议

      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基础设施开源项目

      类别
      开源项目
      协议
      角色
      操作系统
      Linux
      GPL v2
      绝大多数服务器和云平台的核心操作系统。
      FreeBSD
      BSD License
      提供强大的网络堆栈和安全特性,部分云服务商使用。
      容器与虚拟化
      Docker
      Apache 2.0
      容器化平台,简化应用程序的部署和管理。
      Kubernetes
      Apache 2.0
      容器编排工具,云原生应用的事实标准。
      OpenStack
      Apache 2.0
      开源云计算平台,用于构建公有云和私有云。
      QEMU
      GPL v2
      开源虚拟化工具,用于创建和管理虚拟机。
      KVM
      GPL v2
      基于Linux内核的虚拟化技术。
      Harbor
      Apache 2.0
      容器镜像管理工具,提供镜像存储和分发。
      分布式系统
      Apache Kafka
      Apache 2.0
      分布式事件流处理平台,支持日志收集和实时流处理。
      ZooKeeper
      Apache 2.0
      分布式协调服务,用于配置管理和服务注册。
      Etcd
      Apache 2.0
      分布式键值存储,用于配置管理。
      Consul
      Mozilla Public License 2.0
      服务发现和分布式配置管理工具。
      Hadoop
      Apache 2.0
      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框架,为大数据处理提供基础设施。
      网络与负载均衡
      Nginx
      BSD License
      高性能HTTP服务器和反向代理服务器。
      HAProxy
      GPL v2
      高性能负载均衡器和代理服务器。
      Envoy
      Apache 2.0
      服务网格中的高性能代理,支持动态路由和负载均衡。
      Cilium
      Apache 2.0
      基于eBPF的云原生网络和安全框架。
      云原生存储
      Ceph
      LGPL v2.1
      分布式存储系统,支持对象存储、块存储和文件存储。
      MinIO
      Apache 2.0
      高性能的对象存储系统,兼容Amazon S3 API。
      GlusterFS
      GPL v3
      分布式文件系统,支持大规模存储环境。
      数据库
      MySQL / MariaDB
      GPL v2
      广泛使用的开源关系型数据库。
      PostgreSQL
      PostgreSQL License
      功能强大的关系型数据库,支持复杂查询。
      MongoDB
      Server Side Public License (SSPL)
      开源的文档型NoSQL数据库。
      Redis
      BSD 3-Clause
      高性能内存键值数据库,用于缓存和实时数据处理。
      Cassandra
      Apache 2.0
      分布式NoSQL数据库,适合大规模数据存储。
      Elasticsearch
      Elastic License / Apache 2.0
      分布式搜索引擎。
      DevOps与自动化
      Terraform
      Mozilla Public License 2.0
      基础设施即代码(IaC)工具,用于自动化云资源管理。
      Ansible
      GPL v3
      自动化配置管理工具。
      Prometheus
      Apache 2.0
      监控和告警系统,广泛用于云原生应用。
      Grafana
      AGPL v3
      数据可视化和监控工具。
      Jenkins
      MIT License
      持续集成与交付(CI/CD)工具。
      服务网格
      Istio
      Apache 2.0
      服务网格框架,提供通信的可观察性、安全性和流量管理。
      Linkerd
      Apache 2.0
      轻量级服务网格框架。
      内容分发与缓存
      Varnish
      BSD License
      高性能HTTP缓存工具。
      Squid
      GPL v2
      开源代理服务器和缓存工具。

      AI技术的基础设施开源项目

      类别
      开源项目
      协议
      角色
      深度学习框架
      TensorFlow
      Apache 2.0
      支持分布式训练、生产级部署和多语言接口。
      PyTorch
      BSD 3-Clause
      动态计算图,广泛用于学术研究和生产环境。
      MXNet
      Apache 2.0
      高效的分布式训练,支持多语言。
      JAX
      Apache 2.0
      专注于高性能数值计算,适用于自动微分和硬件加速。
      Theano
      BSD
      早期的深度学习框架,为后来的框架提供基础。
      机器学习工具与库
      scikit-learn
      BSD 3-Clause
      提供各种机器学习算法,适合中小规模任务。
      XGBoost
      Apache 2.0
      高效的梯度提升算法实现,广泛应用于结构化数据建模。
      LightGBM
      MIT License
      轻量级梯度提升框架,适合大规模数据处理。
      CatBoost
      Apache 2.0
      对分类特征处理友好,适合机器学习竞赛。
      Apache 2.0
      分布式机器学习平台,支持多语言接口。
      数据处理与分布式计算
      Apache Hadoop
      Apache 2.0
      分布式存储和处理框架。
      Apache Spark
      Apache 2.0
      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处理,支持机器学习和图计算。
      Dask
      BSD 3-Clause
      并行计算框架,兼容NumPy和pandas。
      Ray
      Apache 2.0
      分布式计算框架,专为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任务设计。
      自然语言处理(NLP)
      Hugging Face Transformers
      Apache 2.0
      支持数百种预训练模型(如BERT、GPT、T5),成为NLP领域的事实标准。
      spaCy
      MIT License
      工业级NLP库,适合快速部署生产环境。
      NLTK
      Apache 2.0
      经典的NLP工具包,适用于学术和入门。
      OpenNMT
      MIT License
      开源的神经机器翻译工具。
      计算机视觉
      OpenCV
      Apache 2.0
      提供丰富的计算机视觉算法,支持多种语言。
      Detectron2
      Apache 2.0
      支持目标检测和分割任务,基于PyTorch开发。
      YOLO
      多种协议(包括GPL和Apache 2.0)
      实时目标检测算法,广泛应用于工业场景。
      分布式训练工具
      Horovod
      Apache 2.0
      高效的分布式深度学习训练工具。
      DeepSpeed
      MIT License
      优化大规模模型的训练效率。
      PyTorch Lightning
      Apache 2.0
      简化深度学习代码结构,支持分布式训练。
      数据存储与版本管理
      DVC (Data Version Control)
      Apache 2.0
      数据和模型版本控制工具,类似于Git。
      MLflow
      Apache 2.0
      管理机器学习模型生命周期,包括实验记录、部署和监控。
      TensorBoard
      Apache 2.0
      可视化深度学习训练的工具。
      数据库
      MySQL
      GPL v2
      开源关系型数据库,广泛用于存储和查询结构化数据。
      PostgreSQL
      PostgreSQL License
      高性能关系型数据库,支持复杂查询和扩展。
      MongoDB
      Server Side Public License (SSPL)
      开源文档型NoSQL数据库,支持灵活的非结构化数据存储。
      Redis
      BSD 3-Clause
      高性能的内存键值数据库,用于缓存和实时数据处理。
      Cassandra
      Apache 2.0
      分布式NoSQL数据库,适合大规模数据存储。
      Elasticsearch
      Elastic License / Apache 2.0
      分布式搜索引擎,适合全文搜索和日志分析。
      大模型与基础模型
      OpenAI GPT系列
      部分开源(GPT-2为MIT)
      高性能自然语言生成模型。
      Stable Diffusion
      CreativeML Open RAIL License
      生成式AI模型,擅长图像生成任务。
      BERT
      Apache 2.0
      预训练的双向Transformer模型,用于各种NLP任务。

      主流编程语言及其协议

      编程语言
      协议
      简介
      Python
      Python Software Foundation License (PSFL)
      高级通用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Web开发、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
      Java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GPL) v2,带Classpath例外
      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企业级开发、移动开发(Android)和Web应用。
      JavaScript
      MIT License
      用于Web开发的动态语言,是前端开发的核心语言,支持多种框架如React和Vue。
      C
      多种(如GPL、BSD等)
      经典的系统级编程语言,广泛用于操作系统开发和嵌入式系统。
      C++
      多种(如GPL、BSD等)
      C的扩展语言,支持面向对象和泛型编程,广泛用于游戏开发、系统开发和性能要求高的场景。
      C#
      MIT License / 专有协议(部分组件)
      微软开发的现代化语言,广泛用于Windows应用、Web应用和Unity游戏开发。
      PHP
      PHP License 3.01
      开源的服务器端脚本语言,主要用于Web开发。
      Ruby
      2种协议:GPL v2 或 Ruby License
      高效的动态语言,主要用于Web开发(如Ruby on Rails框架)。
      Go (Golang)
      BSD 3-Clause
      谷歌开发的开源语言,专注于高并发和分布式系统开发。
      Rust
      MIT License 或 Apache 2.0
      现代系统级编程语言,专注于内存安全和高性能,适合系统开发和嵌入式编程。
      Swift
      Apache 2.0
      苹果开发的现代编程语言,主要用于iOS、macOS应用开发。
      Kotlin
      Apache 2.0
      JetBrains开发的现代语言,兼容Java,广泛用于Android和Web开发。
      R
      GPL v2 或更高版本
      专为统计计算和数据分析设计的语言,广泛应用于数据科学领域。
      Perl
      Artistic License / GPL
      动态语言,适用于文本处理、系统管理脚本和Web开发。
      Scala
      Apache 2.0
      结合面向对象和函数式编程,广泛用于大数据(如Apache Spark)和分布式系统开发。
      TypeScript
      Apache 2.0
      JavaScript的超集,添加了静态类型检查,广泛用于大型前端和全栈开发。
      Shell (Bash)
      GPL v3
      用于脚本编写的命令语言,广泛用于Unix/Linux环境中的系统管理和自动化任务。
      Haskell
      BSD 3-Clause
      纯函数式编程语言,适用于编译器开发、学术研究和高安全性应用。
      Lua
      MIT License
      轻量级嵌入式脚本语言,广泛应用于游戏开发(如Unity)和嵌入式系统。
      Dart
      BSD License
      谷歌开发的语言,主要用于Web和移动端开发(Flutter框架)。
      Elixir
      Apache 2.0
      基于Erlang虚拟机的函数式编程语言,专注于高并发和分布式系统。
      Erlang
      Apache 2.0
      专注于电信和分布式系统开发,支持高并发和容错能力。
      MATLAB
      专有协议
      专用于数值计算和科学计算的语言,广泛应用于工程和科研领域。
      Julia
      MIT License
      为科学计算和高性能数值计算而设计的语言,支持并行计算和自动微分。

      注释

      1. 多种协议:部分语言(如C、C++)没有单一的协议,其实现版本可能由不同的开源协议(如GPL、BSD)或专有协议授权。
      1. 双许可证:部分语言(如Ruby、Perl)允许用户选择其中一种许可证。
      1. 专有协议:某些语言(如MATLAB)并不开源,仅适用于其公司授权的商业用途。
       
      上一篇
      新手必看!Linux live版是什么,怎么用
      下一篇
      西班牙内战(1936-1939年)被广泛视为第二次世界大
      Loading...

      金融狗爱Linux: 探索开放Linux, 开阔投资视角

      爱Linux, 分享外行学Linux的心得, 避开老愚掉过的坑; 金融狗, 分析投资话题, 去伪存真, 争取更高的收益

      AI时代来临,智能工具的发展超过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