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挺乌反川者的认知缺陷》:价值观与事实的理性抉择

驳《挺乌反川者的认知缺陷》:价值观与事实的理性抉择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挺乌反川者的认知缺陷》一文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将支持乌克兰抵抗侵略、反对特朗普的人群定义为“认知存在缺陷”,理由是他们“正义感僵化”“看不懂川普”“对正义理解过于简单”。本文认为,该论点不仅偏颇且充满逻辑漏洞,其对“挺乌反川者”的指责既缺乏事实依据,也无视这是一种基于普世价值和现实考量的理性选择。

一、“认知简化”之谬:挺乌者并非二元对立的狂热者

原文批评“挺乌者”拒绝妥协,执着于“绝对正义”,而现实世界充满妥协。然而,这一批评建立在虚假的二元困境之上——将俄乌冲突的解决方案简化为“要么完全正义,要么接受现实”。事实上,许多支持乌克兰的人并非拒绝谈判,而是强调任何妥协应基于公正与国际法,而非对侵略者的纵容。
历史经验早已证明,妥协必须有底线。1994年《布达佩斯备忘录》的失败,正是因乌克兰放弃核武换取的安全承诺被俄罗斯撕毁。要求乌克兰让渡领土换和平,无异于鼓励侵略,最终危害全球秩序。相反,1999年科索沃战争表明,军事压力与外交谈判可以并行不悖,公正的和谈并不意味着牺牲主权和正义。
原文的更大矛盾在于:若“社会是各种力量妥协的结果”,那么要求乌克兰妥协的逻辑,同样适用于要求俄罗斯撤军。将单方面让步包装成“现实主义”,实则是伪现实主义的强权逻辑。

二、“认知僵化”之误:抵抗侵略是基于现实的清醒抉择

原文指责挺乌者“认知僵化”,支持一场“杀人如麻的坟场”。然而,这一观点忽略了战争的本质——乌克兰并非主动发动战争,而是在抵抗侵略。要求乌克兰放弃抵抗,以换取短暂和平,等同于否认其自卫权,甚至默认侵略者可以随意扩张。
历史已无数次证明,“和平”并非简单地“停火”就能达成。1939年波兰若投降,纳粹是否就会停步?1941年苏联若放弃抵抗,欧洲会否免于浩劫?绥靖政策从未带来真正的和平,只会鼓励侵略者更进一步。
原文还错误地将战争的残酷性等同于战争的不正义。若依此逻辑,诺曼底登陆的巨大伤亡是否意味着盟军不该解放欧洲?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血腥是否否定了苏联的自卫正当性?抵抗侵略固然伴随牺牲,但正是因为侵略未受惩罚才会导致更多生命的丧失。

三、“认知能力不足”之偏见:反对特朗普是基于理性判断

原文声称反川者“缺乏认知能力”,甚至连名人学者也“不具备较高的认知”,他们“轻信左媒,缺少悲悯心”,因此才会支持乌克兰、反对特朗普。这一指控不仅傲慢,而且逻辑自相矛盾。
首先,若认知能力是评判政治立场的标准,那么2016年支持特朗普、2020年又反对他的共和党建制派,是否也在“认知退化”?显然,立场变化通常基于政策考量,而非认知缺陷。例如,部分经济学家因特朗普的贸易战政策转而反对他,这是基于专业分析,而非“空洞口号”。
其次,原文以“反川者预测大选失误”为例,试图证明他们“认知不足”。然而,选举预测受多种变量影响,即便是专业统计机构如538也曾误判,这并不意味着模型无效。将预测失误等同于智力缺陷,是典型的结果归因谬误。
更重要的是,原文指责反川者“只会喊口号”,却忽略了特朗普支持者同样依赖口号,如“让美国再次伟大”“法律与秩序”。任何政治运动都会有口号,关键在于政策逻辑是否经得起推敲。以“口号化”否定反川者的认知能力,恰恰是原文自身的逻辑误区。

四、“认知被误导”之谬:政治立场的形成基于价值与信息,而非单一叙事

原文声称“挺乌反川者”是被西方舆论洗脑的“黄左”,缺乏独立思考。这种指控不仅是贴标签的偷换概念,也忽略了个人立场形成的复杂性。
政治立场的形成往往基于信息、价值观和利益考量,而非单一叙事的灌输。例如,许多美国共和党人反对特朗普,并非因为“受左媒影响”,而是出于对法治、民主和国际合作的担忧。同理,支持乌克兰可能是基于对主权、民主和国际法的认同,而非单纯的媒体影响。
更讽刺的是,原文在批评反川者“被左媒误导”的同时,却未曾质疑挺川者是否也可能“被右翼媒体误导”。若真正关心认知能力,就应强调批判性思维,而非将不同立场简单归类为“被洗脑”。

五、“认知惰性”之悖论:真正的认知进步在于持续追问,而非立场固化

原文批评“挺乌反川者”固守立场,缺乏对现实的反思。然而,真正的认知惰性,恰恰是以自我设定的立场作为终极答案,拒绝接受新的信息和挑战。
认知进步的核心在于不断追问和修正,而非固守某种权威叙事。若我们接受“认知差异即认知缺陷”,那么所有不同立场的争论都将变成无意义的身份对立,而非基于事实的讨论。真正的理性讨论,始于承认:“反对者或许比我更接近真相。”

结论

《挺乌反川者的认知缺陷》试图用“认知不足”来贬低不同立场者,实则是一种反智化的论证方式。支持乌克兰并非简单的黑白二元,而是基于国际法和现实考量的选择;反对特朗普亦非“左媒洗脑”,而是基于对其政策的理性批判。真正的认知进步,来自对事实与逻辑的持续探究,而非以标签取代思考。
上一篇
《挺乌反川者的认知缺陷》一文的逻辑谬误与事实误导
下一篇
Linux图形用户界面(GUI)系统综述
Loading...

金融狗爱Linux: 探索开放Linux, 开阔投资视角

爱Linux, 分享外行学Linux的心得, 避开老愚掉过的坑; 金融狗, 分析投资话题, 去伪存真, 争取更高的收益

AI时代来临,智能工具的发展超过你的想象